凉山公积金提取代办,溦電【185-9994-9809】
凉山是彝族聚居区,当地的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生活习俗介绍:
服饰习俗
- 传统服饰:彝族男女都喜爱披“察尔瓦”和“披毡”。
“察尔瓦”形似披风,用羊毛织成,下端缀有长穗,多为黑色。
男子多穿黑色窄袖、右斜襟上衣和宽脚长裤,头顶留一块方形头发,称为“天菩萨”,裹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,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的“英雄结”。
女子一般上着右襟、前短后长的上衣,下着多褶长裙,领口、袖口、襟边都镶有彩色花边,戴耳环、手镯和戒指等银饰。
- 服饰用途:不同的服饰款式和图案往往与年龄、婚姻状况、身份地位等相关,如未婚女子的服饰较为鲜艳活泼,已婚妇女的服饰则相对素净庄重。
饮食习俗
- 主食:以玉米、荞麦、土豆为主,常将玉米磨粉制成“玉米馍馍”,荞麦磨粉做成“荞粑”,土豆则有多种吃法,如烤土豆、煮土豆等。
- 特色菜品:“坨坨肉”是彝族的传统美食,将猪肉或羊肉切成块状,煮熟后拌上辣椒、花椒等调料食用。
还有“酸菜汤”,用青菜或圆根菜腌制而成的酸菜煮成,味道酸爽开胃。
- 饮酒习惯:彝族人民喜爱饮酒,有“无酒不成席”的说法。
酒在各种社交场合和节日庆典中必不可少,常喝的有荞麦酒、玉米酒等。
居住习俗
- 传统建筑:彝族传统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“瓦板房”或“土掌房”。
“瓦板房”以圆木为柱,木板为墙,屋顶用木板覆盖;“土掌房”则是用土坯或泥土筑墙,屋顶用泥土夯实,可晾晒粮食和杂物。
- 居住布局:房屋一般分为正房、耳房和畜圈。
正房是家庭活动的中心,设有火塘,用于取暖、做饭和接待客人。
婚丧习俗
- 婚姻:彝族传统婚姻多由父母包办,有说媒、订婚、迎亲等程序。
迎亲时,男方要派一群小伙子去女方家迎亲,女方家会设“三道关”考验迎亲队伍。
婚礼上有跳“锅庄舞”等热闹的庆祝活动。
- 丧葬:彝族实行火葬,认为火葬能使灵魂回归祖先居住的地方。
人去世后,家人会为其净身、穿寿衣,停放于堂屋。
出殡时,由毕摩(彝族祭司)诵经指路,送逝者灵魂归祖。
节日习俗
- 火把节: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,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。
节日期间,人们身着盛装,举行点火把、摔跤、斗牛、斗羊、赛马、选美等活动,夜晚手持火把游行,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- 彝族年:一般在农历十月至十一月期间举行,为期3天。
第一天为“库施”,全家团聚,祭祀祖先;第二天为“多博”,走亲访友,互相拜年;第三天为“阿普机”,送祖灵归天,祈求祖先保佑来年平安。
礼仪禁忌
- 礼仪:彝族人民热情好客,客人来访时,主人会热情迎接,让座、敬烟、倒酒。
吃饭时,要等长辈动筷后晚辈才能动筷,长辈座位一般在上方。
- 禁忌:忌触摸“天菩萨”,忌在火塘上烘烤鞋袜衣裤,忌用脚蹬火塘三角架等。